前言

原计划每个月都有的月记未能成行,居然耽误成了三个月一记…… 惭愧之余也些许释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方面可以适时适事调整自己的计划,另一方面也变得更厚颜(当定下的目标没有完成的时候)。

虽然没有按时写月记,但是从二月开始就有了每天记录的习惯——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日记吗?

是就是吧,大方的承认自己也成为“不正经人”的一员,这感觉也不错。

二月

⎡ 江上梅花入画船,岁月静好现丹青。⎦

回忆起来二月过得很快。有农历新年,还开始重新画图,读书,运动以及计划日本之行,还开始学日语,总之日子充实了,时间就会过得很快。

这个月的天气很好,不太热的时候我们会选择户外活动,登山,远足和去公园遛狗。前半个月因为吃饭时间在中午和晚上导致体重有点不受控制,月末改为过午不食后情况好了许多,身体也舒服很多。

这个月读的最好的书是Tara Westover的《Educated: A Memoir》的中文版《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因为故事讲述的平静有序,所以并不像读其他中文翻译版的书时常有“应该读原版”的感觉。

最初把它列到书单里是因为书名,很有画面感和意境的名字。以至于初读头两章都觉得画风有些不搭,故事背景和”意境“二字没有太大关系。但在Tara的讲述中,我逐渐与她产生共情…… 尽管我无法完全理解她极度束缚的家庭和被压迫的成长经历,我的共情似乎有些偏颇:当Tara快乐时,我感觉不到她的快乐;当Tara痛苦时,我感觉比她还要痛苦。

在我看来,通过整本书的讲述,像是她在向我解释她行为的合理性: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在懂得反抗之后不离开?为什么离开之后仍徘徊不前?—— 我们永远不能完全体会别人生活的苦难,因此给予的理解是主观的,给出的建议也是片面的。对于Tara的故事,我只能是个阅读者,了解有人这样生活在世上,有人这样反抗生活的枷锁,又这样被另一重枷锁束缚。 这样的读后感大概也是她著此书的意图之一吧,在书里序言中Tara就写到:

“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总得来说,这个二月是快乐的度过,体会了规律学习的快乐,随机运动的快乐,冷静思考的快乐。

三月

⎡ 春风十里不如你,故土归心两相依。⎦

如果说二月过的快,那三月就是飞逝而过!因为整个月都没停歇。

月初回国了两周,整个过程都非常忙碌,奔波于医院,妈妈家和婆婆家之间。感叹独生子女的养老困境,感叹想念但却无法给我归属感的家乡。回国期间,虽然不像在自己家什么都要亲力亲为,但每天都要说好多话,而说的话都是给别人听,以至于很难听到自己的声音。不知道别人是怎样,但我很清楚自己需要独处,静静地让思绪飞扬,倾听内心的真实感受,否则很容易迷失自己。现在回忆起来那两周过的快的好像是一场梦,日记里有一小段似乎很能概括那时的感觉:

”走在路上,举目皆是熟悉的景。这座城老了、也旧了。可是他又似乎一直都是座老城,总会换上新衣,只是新衣也都会变成旧衣。年岁不曾大改,到不像我,年年添新岁。 只是远处的山变了,从前我觉得她好远,离我仿佛有一天一夜的路程… 可她似乎在我不在的这些年,慢慢的、默默的靠近,等我再看她时,她的山脊与山涧我都能看得分明。 好爱这里啊,但又不得不离开,可是也想离开。“

回到墨尔本当天就去看了周杰伦演唱会,不像上次千里迢迢去见偶像而赴的一场青春之约的悸动与兴奋,这次更像是给社区文化标杆捧场的喜闻乐见。

六天后便开启了为期两周的日本之旅(原来整个三月都没消停……)。这次旅行充分证实了几个人生真理:

一,比旅行本身更美好的是旅行前的憧憬与畅想; 二,凡事不求最盛,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留有余地最美; 三,总要多出去走走,才不会在平淡的日子里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这次旅行虽然疲惫但是日日都很充实,每天都有期待和高光时刻。弥补了一部分上次的遗憾,打卡了更多地点,吃了更多美食,即便这样结束时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可是这次最大的意外就是没有料到旅行者的洪流如此巨大,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旅行体验——毕竟作为i人的我俩向来不爱往人堆里扎,这次却时时刻刻在人的夹缝中挤身,回想时我脑海中是两只泥鳅在一窝泥鳅里游窜的场景。所以旅行,如果能避开旺季,应该已经大概率确定会玩的更快乐了吧!

因为每天都在记录旅行,所以感悟尤其多。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总结,以后单独写一篇吧。

这个月还读完两本书《建筑也可以很好玩·欧洲篇》的两册,化繁为简的科普和轻松的文笔介绍了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到近现代的欧洲建筑风格和流派的演变。确实如其名:“很有趣”。而且还在我脑中种下了想去欧洲打卡经典建筑的种子。除此之外还顺便读了《众神的样子:希腊神话与西方艺术》,神话体系倒是讲的通俗生动,但是涉及到艺术的部分就是点到为止且篇幅有限。看完这几本相对浅显且言简意赅的读物后感觉开了一个新坑——想要系统的看看西方艺术史和建筑史了。

因为整个三月基本没在家呆,静下心来读书思考以及运动的时间也少了很多,以至于终于回到家后感觉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四月

⎡ 春樱始落梦初醒,静享流年岁安宁。⎦

四月的头一周是在东京度过的,回家后感觉如梦初醒。可还是很快恢复到日常的生活状态,不知不觉,感觉四月也是在倏忽之间。

期间,还和老公一起做了第一季度目标的回顾,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按照计划砍掉了相应的”大奖励“环节。接着制定了第二季度的目标,有了第一季度的经验,这次的目标更加符合家庭和个人的情况,希望这一季度可以好好坚持,如期完成。不得不承认,做计划还是对生活很有帮助的。可以在茫然没有目标的时候为我们指明方向,而且合理的目标并不会让人在努力时得过且过,反而方向明确,适合每天按部就班的坚持下去,然后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这个月看的书是梁实秋的《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购入的时候是被名字吸引,但是读完后的感觉就是一个无感….. 确实能感觉到他是个快乐的人,不为难自己,不精神内耗。有些文章读起来有种好像是吃完碳水晕乎的时候写的文章,哈哈哈哈哈。行文有点类似鲁迅,大概因为他们是同一时期的原因,但可以确定他们俩是完全不同的性格。梁实秋的情感表达比较内敛,不激昂也不伤感。读的时候,他给人的感觉像个未曾受过苦的少爷,因此快乐,不食人间烟火。(当然这是在不了解他背景的情况下的猜测)。稍作查阅后,了解到他曾与鲁迅有长达八年的论辩,也曾发表过激烈的言论,只是我手上这本书较为生活化。

除了书,这个月还看了漫改动画《葬送的芙莉莲》。前两年才开始看日漫,因为很挑剔题材,尤其抗拒热血漫。看过的比较喜欢的日漫大多都是因为人物形象足够可爱,故事情节比较平缓的。《葬送的芙莉莲》是截至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人物和故事设定!主人公都纯纯i人,做事有目的但做的不急不缓,整部剧的情感表达内敛含蓄,表面看上去风云不惊,但是偶尔一句话点出行为动机时却能让人为之动容。非常期待下一季!

差点忘了还看了一部古早日本动画《未闻花名》,但是更喜欢它的原名《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看之前就知道这是一部能让铁汉落泪的动画,但是看完觉得对于成年人的我来说,除了能让我落泪,别的我都不太能get…… 大概是因为我没有能让我如此执念的童年玩伴和回忆,大概是因为我不是会耿耿于怀无法前行的性格,大概是因为我虽然不轻易表达不满但是却敢于说出自己的喜欢。总而言之就是无法共情里面的每一个主人公的脑回路,但是……看到最后还是哭个稀里哗啦。

总得来说四月过的清淡得很,但是却能赶到平凡日子里的珍贵的安稳,按部就班的日子并不会觉得无聊啊,毕竟人生漫长,平淡才是主题。


写下这篇blog的时候已经五月了,反思了自己没有及时写下每月小结的拖延。太久未记录会导致记忆的模糊,让想写的事情无从下笔。虽然每天都有日记,但是从宏观的角度去审视人生的一小片段是必要的。毕竟,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能在我们未察觉的情况下形成,及时回望过去的一个月,可以避免自己被坏习惯和坏情绪吞噬,也能把好习惯和好情绪改进让它更好的延续。

04/05/2024